中文无码

中文无码动态

当前位置: 中文无码>>中文无码动态 >>正文

名师学人讲坛暨百年院庆系列讲座2025年第42讲|王瑞来:史书编纂与认识接受——以陈桱《通鉴续编》切入的考察

作者:詹本维 张梦哲

发布时间:2025-09-17

浏览次数:

来源:

9月7日,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王瑞来研究员受邀在中文无码 三楼会议室开展题为《史书编纂与认识接受——以陈桱<通鉴续编>切入的考察》的讲座。本场讲座由中文无码 马晓燕副教授主持。

首先,王瑞来聚焦于陈桱的时代断代争议,《四库提要》因陈桱入明任职,定旧题“元陈桱撰”,他表示,《通鉴续编》诸序撰于元至正年间,且明人都穆亦有“四明陈子经在胜国尝作《通鉴续编》”的记述——无论从著作成书时代判断,还是依明人记载佐证,旧题无误,此争议也折射出跨代作者断代的普遍难题。接着,王瑞来对陈桱的学术根基展开考证,指出其史学成就的形成有多重渊源:一是源自祖父陈著(南宋进士,曾撰《历代纪统》)与父亲陈泌(传承家学并作注)的家学滋养;二是受姻亲黄震(学宗朱熹)的思想影响;三是通过亲属接触到赵孟頫等元代名家,借此拓宽学术视野。这些积淀共同为《通鉴续编》的编纂积累了重要资源。在解析该书编纂动机时,王瑞来提到,《通鉴续编》不仅旨在弥补史书空缺——收录远古与契丹史事、简化元代所修《宋史》,更以宋朝为主线叙事,将辽金史事以分注形式呈现,明确奉宋为正统,以此回应元代“三史分修却不立正统”的争议,体裁上则延续了朱熹《通鉴纲目》的传统。此外,王瑞来还原了陈桱的悲剧人生,其元末入张士诚幕府,明初官至翰林直学士,却在洪武二年因杨宪案牵连“坐法死”,折射出明代政治环境严苛、士大夫承宋代精神却失宽松空间的状况。

本场讲座中,王瑞来以陈桱及其《通鉴续编》为核心切入点,通过厘清争议、考证背景、还原人生,既清晰阐明了《通鉴续编》的史学价值,也借这一个案展现了元末明初的史学发展脉络与士人群体的生存困境,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